导语
2024年11月19日,一场聚焦“新技术·新场景·新商业·新商科”教育前沿的高端研讨会——“河南高校新商科专业服务区域经济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研讨会”在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盛大召开。此次研讨会汇聚了众多行业专家、高校学者及企业精英,他们围绕新商科教育的最新趋势与实践经验,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通过企业对话、技术赋能新商科等多个环节,与会者积极碰撞思想火花,共同探讨如何提升商科专业的内涵与特色,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以及构建高水平的新商科专业体系。
本次活动由河南省中小企业协会与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主办,翰智集团|河南翰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河南翰智数科”)承办。
会议由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田华主持。在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夏新颜致辞中正式拉开帷幕。夏校长对与会嘉宾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着重强调了构建开放、包容、共赢的新商科教育生态系统对于推动商科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她在致辞中说到,在当前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新技术引领的新经济形态不断涌现,对商科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专业化,探索一条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商科教育路径显得尤为迫切。聚焦新技术、新场景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商科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商业人才。
随后,河南省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于莉在致辞中说,当下正值产业链重组、产业生态转变、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历史窗口期,中小企业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新时期对人才有更高的要求,打破人才资源短缺的瓶颈需要社会的关注、高校与企业深度结合,共融共创。河南省中小企业协会一直坚持做服务型协会和创新型协会的定位,协会是创新企业及企业家的领地,协会有直播访谈、BOSS课堂、豫商私董会、走进创新标杆企业、创新行、一年一度的河南省中小企业发展大会等活动。协会组织成立了专家委员会、“一起益企”服务专委会等。协会产教融合专委会也即将成立,将带企业走进高校、带高校走进企业,深度融合对接,共育人才。联动优秀的高校力量、专家力量与创新企业家一起打造河南经济灿烂的星河。
翰智集团董事长黎春生在致辞中表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正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和商业形态,当前商科教育如何主动适应新商业环境,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具备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商科人才,是一项紧迫而重大的任务。此次研讨会,旨在通过搭建一个开放、共享的交流平台,汇聚行业智慧,探索新商科教育的新路径、新方法,翰智集团将为河南高校新商科教育、产教融合贡献智慧与力量。
在主题报告环节,夏新颜校长以《以‘财’的供给侧改革,推动‘业’的高质量发展》为题,深入浅出地分享了学校财经管理类专业的改革实践与创新成果。她强调,学校通过实施“产业需求导向、内外双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成功培养了一大批具备“业财融合”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财经专业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紧接着,河南威猛振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思民先生从企业视角出发,作了题为《让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同频共振》的精彩报告。他结合企业实际案例,深刻阐述了校企合作在培养新时代数字新人才中的关键作用,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启示。
在会议的重要议程中,举行了河南省中小企业协会中小企业管理人才培养基地的授牌仪式。河南省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单位大桥石化集团副董事长、执行总裁侯振荣、翰智集团董事长黎春生等领导为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郑州轻工业大学等13家首批高校颁发“中小企业管理人才培养基地”。这一基地的成立,不仅标志着校企合作迈上了新的台阶,更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中小企业管理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将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对接产业需求。
此外,河南大学商学院党委副书记、执行院长席龙胜教授,郑州轻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珂教授,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管理学院院长窦雪霞教授,翰智集团产研中心负责人康琳,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心副主任张斌,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物流与电商学院主任孙红霞等专家也分别就商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实训创新改革及产教融合等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主题报告。他们的报告内容丰富、观点新颖,为商科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
随后,河南翰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林峰进行产教融合发布,河南翰智以“根植河南教育,融入河南产业,服务河南院校”为使命,致力于为广大的院校用户提供新技术、新商科、新工科的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实践教学体系与软硬件智慧平台、教学资源开发,师资培训服务,技能竞赛服务等,助力院校人才培养数字化改革与创新。
圆桌对话环节将会议推向了高潮,河南大学商学院党委副书记/执行院长席龙胜、郑州轻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珂及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管理学院院长窦雪霞对话河南省中小企业协会,郑州福源动物药业董事长袁宝青、河南威猛振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思民、河南仟那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坤峰及河南外服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利涛,在主持人于莉的引导下,针对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如何打破产校融合壁垒提出了精彩的见解。
来自河南颇有代表性高校的三位院长都在本校工作20年以上,他们畅谈了学校在让更多大学生“能就业、就好业”上的一系列举措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河南大学商学院党委副书记、执行院长席龙胜表示,数字化转型革新带动数字人才的需求,目前商科实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郑州轻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珂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创新能力、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国际化视野等;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管理学院院长窦雪霞表示,学院专业建设要与产业相匹配,要从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侧并举。
针对中小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协会副会长王思民表示,在当今AI快速发展的时代,对于企业来说,“学习”更注重“习”,也就是实践的能力;“知识”更注重“知”,也就是个人的认知体系;“技术”更注重“术”,也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而“学”“技”“识”都可通过AI获取,因而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顺应时代变化,培养时代所需的人才。
与传统的“学历至上”不同,AI时代的快速发展将人才学历差距逐渐拉小,当前企业更需要有好奇心并且能够持续学习的人才,积极上进的人才能够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另外,王思民表示,高校走进企业、企业走进高校,实实落地是打破产校融合壁垒的关键。
针对中小企业如何更好地留住人才,协会副会长陈坤峰表示,企业缺人才,人才缺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首先应思考是否有留住人才的能力,是否能够提供与所需人才匹配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因此企业应该提高自身,快速成长,从而招引人才。
协会副会长袁宝青表示,产校融合的关键除了企业自身的责任之外,高校学生也应对自身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和方向,明确自己想要什么,这对于后期就业的匹配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产教融合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是促进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举措,产教融合的关键是更多的企业深度参与,协会就是一个很好的链接企业与学校的好平台。希望打通企业人才需求和院校人才培养的壁垒,真正实现产教融合、高质量就业。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新商科专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相信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新商科专业服务区域经济产教融合的创新发展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为区域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